經典結集

列印

佛陀於公元前589年成道,當時佛陀的年紀為35歲,從那時開始,在住法四十五年期間,佛陀為利益眾生而不懈不怠,以無比的毅力,不顧風吹日曬,艱辛勞頓與病痛侵襲,將包含經、律、論三藏的教法,開示演繹,宣說度化!

經典大結集的歷程

佛陀曾宣示:「好弟子阿南達,佛陀我所曾宣講的法藏,包括經、律、論三部大法,即是我入滅後指引你們的導師!」

根據佛說遺教,在法藏(即經藏、律藏、論藏)持續存在和傳播之時,應視為釋迦牟尼佛佛世住法之期。教法是指經、律、論三部大法,教法延續之日,即是佛法持續存在之時,亦即是釋迦牟尼佛佛世之住法期還沒有改變和結束。如經、律、論三部大法在人間式微或消失,在理論上即應視為佛法期已結束,而教法的消失,即意味著整個眾生界又進入一個無佛的黑暗期中。

為此,繼承佛陀遺教的諸大弟子、歷代賢聖大德都一直將佛教的經藏、律藏、論藏三部大法努力的完整保存,使之延續以莊嚴教法,他們一直都將這視為首要的護法任務而迭第承襲。但在佛教衍傳發展的漫長過程中,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一些對立的情況出現,作為教法捍衛者的歷代賢聖大德,在面對挑戰時,都能了無畏縮!

佛法在每一個時期,護法者為了更正確的弘揚教法,都要淨化形象,並通過經典的大結集,以審查教法在沿襲中有無出現任何偏差!而在歷次的大結經過程中,贊助的君主和人民都會為護法而投入這些神聖的教務活動之中!

佛陀是在公元前544年大寂入滅的,現在大家所用的佛曆即是以那一年為元年,至今已是2556年(西元2013年)了。在漫長的歲月裡,原始佛教(又稱正統佛教)先後進行了六次佛典大結集,在每次的結經大法會中,由與會的賢聖大德高僧集體念誦,將經藏、律藏、論藏重新檢查有無偏差,審查通過。結經的目的是在檢閱由佛陀宣講的經、律、論三部大法有否走樣,且在大結集中,不容有增刪其中任何部份的情況出現!也就是說,現今流傳的三藏經典完全是原教法。

第一次結經大法會

第一次結經大法會

佛曆元年(公元前544年),在佛陀入滅三個月之後,於亞什鳩國韋巴臘山達德般尼石窟內的臨時大經堂中舉行。這第一次的大結集是緣於大比丘獨撥塔蓄意分裂僧團、詆毀教法,故而以摩訶戛德帕尊者、吾跋律尊者、阿南達尊者為首的五百阿羅漢,為了莊嚴佛法而倡議召開的。對法會的籌備和舉行,亞什鳩國阿薩達塔王和他的臣民都予以擁護並投入工作。這次大結集由佛曆元年瓦亢月月盈日開始,整個過程耗時七個月,特點是全部經典以口述念誦的方式通過審查。

第二次結經大法會

佛曆一百年(公元前433年)在韋達利國瓦努憂亞麻大寺中,舉行了第二次佛典大結集。這次結經是緣於韋達利國韋昔地區的僧侶提倡詮釋的十條戒律,對大德高僧的修行來說是不合於法理的,為了澄清認識,淨化教儀,故由雅答尊者、但跋嘎蜜尊者為首的七百位賢聖大德,召開了第二次結經大法會,在本次大結集中,韋達利國伽剌多戛王和他的臣民在各方面都予以大力的支持,這次結經也是以「念誦」的方式,通過審查的。

第三次結經大法會

佛曆235年(公元前308年)在巴特律褒國阿哆伽庸禪院召開了第三次佛典結集大法會。這次結經主要是針對僧團內出現的敗類,通過結集而作內部整頓。當時,有六萬名僧人原是邪信外道者,他們混進僧團之後,不守教法,肆意散佈邪說謬論,因而導致了佛典的第三次大結集。

這次結集由摩訶茅格力褒達迪塔尊者、密勝迪憂尊者、摩訶待瓦尊者為首的一千名賢聖大德和高僧參與。主持法會的籌備、召開等事項,得到巴特律褒國的迪律德麻多伽王(阿育王)和他的臣民的全力贊助。本次也是通過口誦方式來審查的大結集,故而會期長達九個月。

在此次結經大法會收圓後,向九大地區派出了由高僧率領的弘法僧團,當時,派至緬甸都瓦納崩密布法的高僧教團是以朵納長老和奧德剌長老為首的五位賢聖大德。

第四次結經大法會

第四次結經大法會

佛曆450年(公元前94年),在斯里蘭卡國(舊稱鍚蘭)麻勒牙什納褒的阿邏伽石窟內,舉行第四次結經大法會。

當時的錫蘭正處於長達十二年的內亂和饑荒中,為了保存佛法,佛教的賢聖大德們在極度惡劣的環境裡,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和努力,就是為了預防在後世中,再次遇到這樣不幸的災禍時,對教法佛典的流傳不致造成損失。此外,為使眾生不致因熟記經典的賢聖大德們緣於意外而不幸離世,因而導致在持戒、精進、修慧方面迷失方向,故將教法重作了一次大結集。

以摩訶德麻勒奇達尊者為首的五百位阿羅漢賢聖大德,在錫蘭吾特嘎木尼王在位時,以貝葉作紙,將佛教的三藏經教作了文字的記錄,將經文刻寫在貝葉之上。在這次佛典大結集的活動中,麻勒牙什納褒地區的領袖和居民付出了大量的奉獻和努力,前後歷時一年。

第五次結經大法會

第五次結經大法會

佛曆2415年(公元1871年,緬曆1232年)直桑蒙月初一日,在緬甸曼德里(又稱瓦城,舊為貢榜王朝耶德那崩王都)召開了第五次結經大法會,緣於舊傳的三藏經典是錄寫在貝葉之上,從保存的角度來說,始終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而且由於是以手錄方式,難免會有所謂版本混淆和經義或有出入的弊病。為能垂之久遠,故而改為以刻碑勒石的方式重新將佛典結集,以求傳遞無誤!

以曼德里城德奇納亞麻勃耶支禪寺(今瓦城摩訶牟尼大佛寺南禪院)方丈、敕封迪毗德憂德臘(三藏大法師)摩訶德麻亞剎迪亞撒骨育(教王、國師)之撒格剌畢溫達大師為首的2400位賢聖大德,參與了這次工作浩繁、影響深遠的護法活動。

結集經典期間,將三藏經典刻碑存錄的工作是安排在曼德里山麓(又稱瓦城小明山)的邏伽麻勒勝佛塔內的骨豆哆(建善)廣場上進行,將經典鐫刻在729塊大理石上,這工作前後歷時七年六個月另十四天,之後又花了五個月另三天,才將石刻經典念誦審查完畢!

在第五次大結集收圓之後,又展開原巴利語經典改為巴、緬文合璧式經籍的工作,將巴利語原經文逐句用緬文詮釋,又向全國分布了莊嚴佛法、擴大教化的法令。

第六次結經大法會

第六次結經大法會

佛曆2498年(公元1954年,緬曆1316年)在緬甸首都仰光市的世界和平高地大石窟內,舉行第六次結經大法會。

緬甸曾淪為殖民地近百年,這使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相當大的壓擠和摧殘,為了淨化教法和教儀,故舉辦了這次佛經大結集。由阿毗德剎摩哈剌塔骨盧(宣教國師)良仰大法師耶瓦達、摩訶西禪院首座埃伽摩訶般尼達(大智慧法師)多拔納大法師《結經法會問經首座》、敏袞禪院首座迪毗德戛德臘(三藏法師)德麻般那戛律伽(大法藏)韋塞達大剌毗毗文達大法師《結經法會解經首座》為首,結集了五個原始(正統)佛教國家的兩仟伍佰名賢聖大德高僧參與了該次結經大法會。來自斯里蘭卡、泰國、老撾、柬埔寨和緬甸本國的高僧齊濟一堂,並得到緬甸政府和人民的全力贊助和支持,同時得到來自其他二十五個國家的各種奉獻。

在這第六次經典大結集中,除了對三藏經典進行審查外,對於原巴利語佛典的緬文詮釋本和經疏經解也作了審查!

結語

如上所述,在佛法衍傳的過程中,由摩訶戛德帕尊者開始將佛說三藏教法無任何增刪的、完整的結集以來,前後作了六次結經大法會,溯源於此的佛教,稱為三藏五部的原始(正統)佛教。

在現階段,為了讓原始佛教能更健康、更穩定的發展,在緬甸,於緬曆1342(公元1980年)那庸月月盈日,組成了容納包羅所有宗派的中央上座大法師僧團,由賢聖大德統一指導清信士、女,合力推進弘教揚法的一切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已經在著手將佛典經籍譯為英文版本,此外,在中央上座大法師會議的指示下,由全民捐獻的仰光和曼德里的兩所國家佛教大學已經啟用開課,同時在淨化教儀、闡揚正法和抑制邪說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效!不管在國內或在國外,城市或邊遠地區都在推展佈法的工作。以上這些都是原始(正統)佛教隨著時代發展中的最新動態。佛教健康而穩步的發展,意味著國家民族在道德和文化領域方面的不斷昇華。

在佛教的發展及弘法歷程中,每一代的賢聖大德,都本著任重道遠、繼往開來的精神,對教法的闡揚作出了傑出的奉獻。

源遠流長的弘法歷程即是佛教歷史的真實記錄,對所有的佛徒來說,在參與隨順時機的弘法工作中,尚有許多因地制宜的工作有待開展!這些,還得由大家自覺的投入、共同努力的將它做得更好!

Tags: